Main Content
安教版《李鸿章全集》中录入《驾驶回华保奖折》(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时,比之旧版恢复增加了奏折附录的两份保奖人员名单。在这份17名洋员请奖名单中,我们常见的琅威理、福来舍、马吉芬、波芾士、华甫曼、哈卜们等洋员赫然在目。笔者撰写《哈卜们事迹辑略》(刊于《大连近代史研究》第5卷)一文时,新版《李鸿章全集》尚未面世。而及至拙文辑入《北洋海军研究探微》时,虽有增修,仍未能及时补入这份史料,留下了巨憾!
(51) 《航海琐记》,第351、355、356、360、361页。
(52) 《航海琐记》,第364页。
(53) 《光绪朝东华录》(三),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第29页。
(54) 期间,台湾巡抚刘铭传以四舰购买初衷为台防,要求四舰归台,为朝廷驳回。见《李鸿章全集•电稿》(一),第809~811页;《刘铭传文集》,黄山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186页。
(55) 《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九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三),第55页。
这里有一不得不说的事儿。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1991,164页中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九日辛丑(3.31)”条:“李鸿章奏丁汝昌验收新购军舰情形。各船与原订合同相符。‘致远’、‘靖远’长250英尺……派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建造。‘经远’、‘来远’长82米……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建造。”注明的史源,为“《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62”。该“《李文忠公全书》”已经有不同版本的影印本出版,翻查起来很容易,但在这个奏稿“卷62”里却要命也找不到上述内容。难道是“全书”未收而得自另处?翻《东华录》、硃批奏摺、上谕档、德宗实录,等等,还是没有,令笔者大伤脑筋。原来这是作者硬塞给李鸿章的!这部分内容当然是很珍贵的,也是其来有自的(池仲祐)。惟注明史源,乃为方便读者按图索骥,但这般处理,非但不能益读者,反而凭空为读者添置了麻烦。“日志”、“编年”的制作,费时耗力,或为便己,或为便人,都是一桩难得的好事儿。马幼垣先生曾指出姜鸣先生的《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无注明史源之失,而揄扬这本“编年”事事给明史源。孰料,如此注明史源,竟收误导读者之效!
(56) 《航海琐记》,第374页。
(57) 《洋务运动》(三),第57页。又见《李鸿章全集•电稿》(一),第950、960页。
(58) 这一过程的细节,未能检出。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二日,丁汝昌致信琅威理:“余在沪本定二月初一日开船,因正月卅日即起大风并雨,至二月初五始展轮北来,过威海、烟台、旅顺,至十四日始到津。”又,光绪十五年三月初六日,丁汝昌致函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新正由闽起程直抵歇浦,勾当快船进坞,住将一月始归北洋。昨来津谒相……。”(《丁汝昌集》,第76、107页)此次北洋舰队谅亦不外于此。
(59) 《靖海澄疆》,第240页。
(60) 《靖海澄疆》,第243页。
(61) 《靖海澄疆》,第237页。
(62) 《靖海澄疆》,第242页。
(63) 《靖海澄疆》,第236、237页。
(64) 詹天佑之长婿王金职曾为岳翁撰写了十分详实的传记,但“王金职与詹天佑关系再密切,他笔下所写仍不能算是自传”。《靖海澄疆》,第103~105页。
(65) 《靖海澄疆》,第113、114页。
(66) 《靖海澄疆》,第241页。
(67) 马吉芬在“蒙诺嘉斯”养伤、与沈威廉会面等事,被马幼垣先生指控为谎言,似亦有可商。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待另文为之。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关于甲午海战史料的考辩(二则)
“北河”与“东北河” 中国语文文字,本多歧义,再加上句读因素,不消说外人,即使国人
-
刘公岛大小炮台六座 ——北洋海军时代刘公岛炮台考略
张文宣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电报清楚地报明:“刘公岛大小炮台六
-
回首往事人未老——记“老字典”刘德煜及其新作《威海往事》
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文化操守和心声,正可用来概括刘德煜老师从事文史工作六十载的人生境
-
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对红色历史、文化及旅游的解读……
-
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
荣成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先驱:20世纪初被誉为山东“四大教育家
-
追忆随访王家桢谈话录
王家桢祖籍文登县,其曾祖父时,移居黑龙江省双城县。家桢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春(1897
-
李鸿章论人与论世
近日,《李鸿章回忆录》出版。这本书在出版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者曼尼克思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