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从离开家乡,我就萌发了收藏几把家乡的民间果模子留作纪念的心愿。因为它给小时候的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只是当时的大环境,一个美术青年,热衷于老旧的民间玩艺儿,实在不合时宜,才使我的心愿难有落实的机会。后来,实在憋不住了,只好搞“地下活动”。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鼓足了勇气写信给家乡的黄威表兄,问他能不能代我收集几把。表兄是威海著名高中数学老师,在学界口碑颇佳。信寄出不久,就收到了他寄给我的包裹。我打开一看,惊喜了!其中有两把太眼熟了!当年母亲回娘家带回的烙果子,不就是用这样的鱼和莲子模子做的么?这意外收到的亲情,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
文革过后,政治环境有所宽松,我又写信给著名漫画家、威海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肖桐柏老师,托他代为收集。因为他们学校的学生——教师多。很快寄来一包,让我足足实实过了一把瘾。至今,我还感谢那些支援我的老师们。
我为什么热衷于这种俗玩艺呢?第一,我学美术以后,知道这果模子是属于民间艺术,是老百姓为美化生活,自己制造、自己使用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果模子是属于联合国规范的“非物质文明遗产”范围里的文化遗产。第二,它是我童年生活记忆中的一个部分,它活跃了我的童年生活,给予我艺术熏陶。我后来走上美术道路,说不定果模子起了“促进作用”呢!
果模子,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因此,题材和种类很多。这篇小文,也只是就小型的巧果模子和应酬类的大型果模子,说点个人的见闻和观赏体会。
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但又是世俗民间乞巧的节日。据史籍记述,风俗似始于古时秦人,至汉时更为盛行。现今,甘肃省的西和县传承了这种风俗,每年六月三十日到七月七日都举办乞巧节。活动内容有迎巧、唱巧、拜巧、选巧等仪式。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威海的乞巧活动也颇盛行,早在40年代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即有调查记述:
“乞巧之俗各地皆然,原无足奇。惟荣成县乞巧风俗与他处不同。(1)巧芽,置些许细沙麦子于碗中,名曰巧芽。(2)巧花,用面粉制成种种食品,或莲形,或金鱼形,竹篮形,谓之巧花。”
荣成、威海和文登,属同一地区。 “惟荣成县乞巧风俗与他处不同”,这句话值得威海人特别留意。
生巧芽,是我经历过的。每年七月七日前,母亲都会生两碗巧芽,不过生的是绿豆芽。豆芽生到大约十公分高,于七月七晚上置于庭院临时摆设的桌凳上供奉,但不点香烛,也不跪拜。这是大家庭分家后,母亲为延续古老风俗在忙乎。我也参与帮忙。母亲忙时,就嘱咐我用炊帚(洗锅涮碗的工具,去粒的高梁穗做成)给豆芽洒水。这是我小学时期年年都参与的活动。
威海城乡的小康之家,每年七月七都会烙巧果应景的。这时候小型的巧果模就派上用场了。巧果内容种类繁多,如鱼、鸟、狮、狗、蝉、扇、秋叶、腰子、莲子、花篮、桃等等,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熟悉或民间故事里的东西。巧果型小,有的板多达十种。烙好后,大人多用彩线串起分给孩子,下面还饰以彩色布条做装饰。有些人家,还在白面中掺少许红、绿颜料,十分美观。记得那时候,吃吧,又舍不得,母亲也会叮嘱我们“别马上都吃了”!不吃吧,又馋得慌。这舍不得和馋得慌,弄得我们这些小人心里怪痒痒的。这就叫生活的乐趣!母亲一般不先交给我们,而是将果串挂在支起的窗扇上,迎风飘展,让它风干。美食岂能一口嚼了,让巧果“抵挺”(威海土语)的时间长点才是大人的心愿。我们坐炕头,眼看在风中晃动的巧果串,还不时站起来去拨弄几下,观赏一番。口水往肚里流,枯燥的生活不就有了乐趣吗?
大型果模子用途广泛。给老人庆寿,用果模可磕出不同形状的寿桃。回娘家,走婆家,探亲戚,都是不能空着手的,特别前二者,烙果子可说是少不了的礼物。那时候,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点心,或烙或蒸,都离不开果模子。最受欢迎的有鱼、鸟、莲子、葫芦、秋叶等。这种自制的白面食品,是老百姓生活中难得一遇的,哪里舍得几口吃完?为了可以放的时间久些,所以一般多采用烘烙的方式。
民间艺术和宫廷艺术不同,它必须既经济节约,又实用、美观,三者缺一不可。果模不论大小,都要求造型简捷,不能枝枝杈杈棱角太多。否则,不便于烙烤,也不易保存。
一件果模,设计的成功,主要在造型和线条装饰好看两个方面。例如巧果模子中的狮子狗,采取向前跑的态势,但又转过头来看你,圆瞪两个小眼,象个调皮的小孩,讨人喜欢。又如大型果模中的金鱼弯着身躯,抬头翘尾,给人的感觉是正在水中流动。形体动势确定后,就靠躯体上的装饰了。金鱼两只小眼是圆形的,躯体上是月牙形的鱼鳞纹,而尾部取的是直线条的纹饰。这些变化的、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共同组成了一件可爱的艺术品。果模的装饰线条,一经烘烙,突起的部分,颜色由白变成黑褐色,十分凸现。象狮子狗和金鱼的圆圆眼睛,寿桃上的大寿字,莲篷上的莲子,都醒目得很。设计果模的艺人是巧妙地利用烘烙后的效果,达到美化装饰的目的。民间果模子,看似平凡朴素,实则并不简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艺术上的道理,也尽涵果模之中呢!
威海的果模子,是不是本地所产,未进行过调查。临近的潍坊、高密一带盛产年画,刻模艺人不少。也有可能是威海的商贩从这些地方贩来出售。北方产麦区,大多盛行果模子,但又各有特色。正如威海地区正月十五捏面灯面属,山西则盛行一种面花,不分四季,蒸好之后,加涂五颜六色,风采大异。南方产区,民间盛行糕饼模子,米粉更适于制作糕饼。至于商贩市场,不论南方北方,至今仍处处可见模子磕出的糕饼和点心之类。但有些大厂家已机械化了,手工饼模已淘汰了。
想想旧时的威海,虽然城区有座电影院和戏院,但能进去的会有多少威海人(特别是农村)?只是逢年过节,有的邻村会唱两天大戏。那时候,黎民百姓家里,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手机,也没有报纸图书。爷爷、叔叔、婶子、大嫂整天只是干活又干活,生活之枯燥不是今天的人能想象到的。可人都有七情六欲,总需要“精神食粮”和“文娱活动”来调剂生活。靠什么?就靠年画、剪纸、果模、绣花、花笸箩、听说唱、花会等名目繁多的民间艺术。老百姓不缺聪明才智,他们也亲自动手美化自己的生活,创造出许多精彩的艺术作品。
今天,时过境迁,曾经长期极为普遍流行的果模在民间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听闻威海也将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我在太平洋彼岸草成这篇小文,记下一点“史料”,也是对家乡往昔的民间文化生活和民间文化遗产的追思和怀念吧!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文登境内又一重要考古发现——解读“大将庙”和主持僧石墓浮雕
大将庙,又名“梵云院”,又名“凤山寺”。位于文城西南50公里:小观镇郐家村西1.5公
-
我研究方伯谦被杀案
济远管带方伯谦军前正法,曾引起海军内外的极大震动。或谓罪有应得,或谓实属冤案,此
-
陆奥宗光与“陆奥外交”
陆奥宗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在其外交大臣任内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之
-
来信选登(二则)
毕克官先生来信 编者先生: 贵刊2007年第3期刊发蔡克明先生《漫话威海湾》一文,读后引
-
《筹笔偶存》中有关威海地区的史料
《筹笔偶存》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当时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
严复晚年评价梁启超:以笔搅乱社会的“罪魁”
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
-
关于清末以前威海、文登三部旧志时间断限的探讨
因为考证“威海八景”产生的年代,对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威海卫志》(以下简称康熙威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