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豆山,属伟德山山系,呈东西走向,西衔十九河,东至不夜河,横跨泊于、埠柳两镇,襟带屯钟家、官庄、西豆山、东豆山、西初家、东初家、小林格、大林格等8个自然村。地方史志载,东豆山于明朝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豆山东麓,故名。
清凉寺坐落在豆山东麓前圻,位于东豆山村偏北方向。从风水学上说,海拔211.9米的豆山主峰,恰恰形成清凉寺的“坐山”。清凉寺,当地习称豆山寺。
传说,清凉禅寺,原本选址在西初家村南老虎顶。结果,开始着手备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白天搬到老虎顶的土建材料,一夜之间便神不知鬼不觉全都集中到后来建寺的地方,……连连如是,人们由是顺遂天意,寺庙得以在现址上建成。
清凉寺始建于何时?新版地方史志无确凿记载。目前可见实物,一是仅存的两方碑额之一,上镌“重修清凉禅寺”字样;二是原砌在山门墙上的一通残碑,依稀可辨:“……雍正二年四月十五日”落款。
民间传说:先有清凉寺,后有梁王城。
1999年版《荣成市志》载:梁南庄,元泰定年间建村,因村处梁王城之南,故名。
梁王城始建于哪个朝代?目前所见新本地方史志,亦无确凿记载。
另据民间传说,清凉禅寺由朝廷钦定专门机构设计、监造。寺庙建成后,图纸被收归皇城大内保存。在胶东地界,清凉寺和文登境内的驾山寺,历代归朝廷直辖。
清凉禅寺坐北朝南,其东侧建有娘娘宫,西侧建有寮房斋堂,前有钟、鼓二楼和戏楼,总占地面积约20余亩开外。
清凉禅寺共三进大殿,自北向南分别为后殿、中殿和前殿。主体建筑为庑殿式结构,出厦、飞檐翘脊,脊饰螭兽,气势巍峨,殿堂轩敞,其规制之高、格局之大,胶东半岛独一无二。寺东蜿蜒一道沟壑,西侧是一条水源丰沛的山涧,涧东岩壁半坡原有一眼淡水井,为寺庙取水处。涧水自西向东环流寺前成河,与东沟下来的山水汇合,流经东窑,转向注入村河。
后殿。又称正殿。正殿三间,中间供奉一尊玉来佛像,左右塑有多臂护法神;红漆描金木柱粗约合围,横梁三重叠架到顶,两尊把门将军侍立殿门两侧;与正殿一体,两侧各建有一间偏殿,偏殿单独开门。在正殿二重梁下的“金柱”部位,一溜八棱石柱支撑“出厦”。
龟驮碑。功德碑一通,碑座下为一石龟,俗称龟驮碑。功德碑上记述建寺因由、经过以及施主姓名、捐资明细等,矗立在西廊房靠北首的位置。与之相对应的东廊房前,有一只石雕三足香炉,高约1米开外,上部雕有两“耳”。凡来清凉寺上香的香客,都是上成觜的香。
东、西廊房。东、西廊房各5间,为后殿的附属建筑。其中,东廊房塑有五大闫君、判官闫君等阴司执事;西廊房群塑及四壁,反映阴阳两界因果报应的故事,如糟蹋水的坐水牢、浪费粮食的被打入饿鬼道、做生意短斤缺两的被挂在秤钩子上,等等。根据死者生前忠奸善恶,分别六道轮回。
东、西廊房北首与大殿的偏殿之间为一过道,过道尽头为硬墙,廊房南首过道,分别连通东院娘娘宫和西院寮房斋堂。
中殿。又称方丈殿。长度与后殿三间正殿取齐,南向开门。殿中供奉一尊通身漆金的木雕玉来佛坐像,两边分列十八罗汉塑像,相貌迥异、形神毕肖;如来佛莲花座下拱卫一圈小型罗汉。方丈殿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南首,各有过道贯通东西,直达寺外。
传说,东厢房内住一条大虫,凡和尚开门取物,须是在门外弄个动静,等于提醒那大虫:请你老人家暂且避让。起先,小和尚头天夜里把寺院里八口大缸全部挑满水,第二天一大早,常常缸底朝天——滴水全无!连三如四,大家这才恍然。于是,焚香祷告,求其顾惜出家人劬劳。自此,这类事不再发生过。有伙计发现,那大虫时于夤夜从东厢房探身汲水,头在西井口呢,尾巴还绕在廊房梁上!另据说,那大虫有时也出来“晒洋洋”,但众人所见的却是一条长不盈尺的小东西。千百年来,这大虫与人共处一寺,相安无事。
前殿。又称将军殿。长度与中殿东、西厢房的南山墙内侧取齐。殿内供奉哼、哈二将。有那腰腿痛者,来此许一个“将军愿”,用高粱秸等扎制弓箭,裱上红纸,箭头特别饰以金、银铂,在既定的日子来将军殿焚化,是谓“还愿”。
山门。清凉寺山门不在中轴线,而开在稍偏东位置,与庑殿一体,三门式山门,俗称“三门子”。其中,雍正二年“重修清凉禅寺”碑记,嵌于山门墙上。耄耋老者回忆说:山门气派得了不得,从下往上要仰了头看,细錾加工的青石花的台阶有十几、二十级……
娘娘宫。位于寺院主体建筑东侧,其正殿与寺院东廊房北首同一水平线。前殿与寺院方丈殿取齐,大门在稍偏东位置,总体建筑为方形格局,自成院落。正殿三间,中间靠北首筑有神台,周围镶一圈红漆木栏。神台上方垂挂一袭纱帐,台上焐着黄缎被褥、绣花枕头等。前殿供奉“送子娘娘”。宫院中一只三足香炉,一株紫薇树,传为建寺同期所植。
寮房斋堂。位于寺院主体建筑西侧,其正房与处于对称水平。三间正房,三间西厢,单门独院。西厢北首为一过道,有便门通往寺外;寮房倒厅与寺院中殿取齐,朝北开门,通向寮房院内。寺庙和尚住在正房,西厢房兼作客厅。此外,伙计屋子、碾屋子、厨房、柴草屋、牲口栏,都在这一院落。寮房倒厅南首空地,植有雌雄柏果树两株,西南角一株古松虬曲繁茂,树龄不详。
钟、鼓楼。钟、鼓楼分别设在前殿东西两侧空地上,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其中,钟楼四角翘檐,南、西两面开窗,东面开门,内悬铜钟一口,钟高约1米开外,胸径约一庹合围。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撞钟祈福,山会期间撞钟“开山”。据说,禅寺重修之后,鼓楼不曾置鼓,不知何故。
戏楼。在山门正南方位,距山门约二百米开外。戏台坐南朝北,四角分别是四根细錾加工的青石花六棱形石柱;戏楼四角翘檐,檐下各挂一只小铜钟,风吹钟摆,音质清越。戏楼原有镀金匾额,石柱上原镌有楹联,现已无可考。
清凉禅寺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上述诸因素,主要还在于庙会的规模和影响。雍正二年重修禅寺,此地庙会进入新一轮鼎盛期,至1930年代中期,庙会每年一届,于农历五月初二开始,到初六日结束,前后持续五天,其中五月初五为“正会”,清凉禅寺庙会因此又叫“端午山会”。届时,方圆百里扶老携幼,村村空巷。寺院内外、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商贾云集,不但文荣威三县、青登二州等地大量客商蜂涌而至,就连济南府、天津卫、北京城的许多大买卖家也纷纷前来。
庙会上的最大看点,就是看大戏和杂耍。伟德山后原本出唱戏的,乡间子弟班各有各的看家戏,各班的四梁四柱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活儿,而能在山会期间赢得一场戏位,堪称百里挑一。实际上,五天戏唱下来,就是五天使出浑身解数的擂台赛,参演者无不铆足了劲儿,戏迷则藉此机会过足了戏瘾;杂耍俗称“十道会”,至少有十台以上内容形式各不相同的杂耍闪亮登场。伟德山前后开武馆、武学和习武的人也多,以这些武功高手为主要班底的杂耍阵容,想来该是何等迷人光景?
可惜了了!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威海卫,以老卫城为中心迅速向周边扩张修筑据点,往东一直修到龙须岛,其中就有“东豆山据点”。1939年秋,日军一把火将村子烧得片瓦无存。这期间清凉寺屡遭焚掠,山会从此偃旗息鼓。
经此兵燹浩劫,寺院惨淡维持一缕香火。最后一位住持,名和成,人称成师父,今埠柳镇车古村人。成师父通医术,治毒蛇咬伤,尤百治百验,所幸秘方有传人。寺院最后一位小和尚,俗姓张,其晚年被接去驾山寺养老送终。另据说,国共内战时期,王夕安等中共地下党曾临时“出家”,避难清凉禅寺。
建国之初,禅寺被改作小学校,庙内塑像全部拆除砸毁。据说,当年在如来佛像下曾拆出经书、铜镜等物件一宗,几经易手,早已去向杳然。
如今,在山寺仅存的一角地基上,被人承包建了养猪场。几段残缺不全的“雍正二年重修清凉禅寺” 碑记,被分散垒在库房墙上,多数文字已漫漶不清。猪圈底下湮没了多少早年故事,已没谁说得清。
几年前,人和镇宋培明镇长曾通过北京有关机构查访雍正年间重修清凉禅寺图纸的下落,结果不得而知。近年来,先后有多起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围绕恢复重建清凉禅寺这一宏愿,亲临考察、奔走呼吁。本文根据民间寻访的零星信息,大致勾勒出雍正年间重修山寺的框架,寄望各界知情人士,提供更详尽信息,以期通过文字形式留驻千年古寺一缕气脉。
(作者:威海市艺术馆馆员)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儒家生态观与社会的和谐
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不仅包含一般人与人之间、当权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和
-
林泰曾年谱
1852年(清咸丰二年),林泰曾出生于福建省福州闽侯(今福州市区)。 1867年(清同治六
-
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后的赴日留学运动,竟然酝酿了一支埋葬大清国的革命力量。挽救,从另
-
摘掉林国祥“丧舰降敌”的帽子——林国祥丰岛战后归国真相考
一,归国过程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海战爆发。“济远”舰
-
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
荣成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先驱:20世纪初被誉为山东“四大教育家
-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北洋鱼雷营图书阅读笔记
笔者前两年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上检索藏书目录时,无意间发现该馆藏有若干北洋鱼
-
博物馆要维护好自家微博
现在博物馆开设微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微博建立之后,博物馆怎样从观众的切实需求出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有 2 名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