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出处:《甲午纵横(第二辑)》栏目:人物述评。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摘要:毕克官先生来信 编者先生: 贵刊2007年第3期刊发蔡克明先生《漫话威海湾》一文,读后引出我一番回忆。记在下面,也许有点参考和补充作用。 40年代前期,我家…
关键词: (暂缺)
毕克官先生来信
编者先生:
贵刊2007年第3期刊发蔡克明先生《漫话威海湾》一文,读后引出我一番回忆。记在下面,也许有点参考和补充作用。
40年代前期,我家住在北门外御庆里一号。地处现今的威海卫大厦北邻(大厦地址是老威海一家著名的民间医院,为名医张敬修所开)。御庆里对面隔马路(即从东山直通东门脸、南大桥的那条主干道,当时的路名忘了)是大草场。有一天早晨,看到大草场里满是积水,水倒不深,约到小腿的部位。大人们议论说是闹海啸,是海水冲过高高的沿海马路涌到草场里了。我跟随大人,淌水走过大草场到海边,一看吓了一大跳。海里的船全都潮到岸边了,紧靠马路。小舢板,大驳子,多数半埋在沙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艘小“洋”船,黑色船身,白色舵楼,也是半截埋在沙里。我们还好奇地爬上去看新鲜。现在想来,可能是海关的小巡视艇之类。潮上岸的深海大蛏有十公分多长,粗如擀饺子皮的小擀杖,从未见过(数量不多)。远望大海,只剩下一艘常年停泊的“周鸟船”,说是南方来的大帆船,船头船尾翘得高高的,仍然停泊在东山饭店南的深海里。
准确时间记不清了,估计是1941-1942年前后。这次灾害,究竟是海啸引起的,还是台风引起的,不得而知。夜里是否下过大雨,刮过大风,已不记得。但上述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是千真万确的。做以上介绍,也许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些参考作用。
还有一个模糊的记忆,也是在40年代前期,有一次退大潮,听大人们念道都快退到刘公岛,差点儿能步行上岛了。这可能有点夸张,但却是罕有的一次退潮,我不记得自己是否到海边去看过,但自己年小这次没下去赶海是记得的。这个记忆模糊,不足为证,只提一下,算是一点线索吧!
毕克官
2007年10月威海东山宾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来信
尊敬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编辑先生:
顷承惠赠《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07年第2期,内容丰富,弥足珍贵,鄙馆将用之教学科研陈列参考。
此致
四川大学博物馆敬呈
2007年9月26日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勿忘甲午 以史为鉴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上)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
-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世纪之痛——中国近代史专家马洪林教授访谈录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虽然已降下了帷幔,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
-
甲午战争后的程璧光
程璧光,福建船政学堂毕业,曾参加甲午战争,担任过民国海军总长,主要的功绩是率海军
-
刘公岛大小炮台六座 ——北洋海军时代刘公岛炮台考略
张文宣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电报清楚地报明:“刘公岛大小炮台六
-
《北洋鱼雷营章程》选录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有《北洋鱼雷营章程》一册,其中记载了北洋鱼雷营所属25个部门的
-
丁汝昌年谱(1836-1883年)
1836年11月18日(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其父
-
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如何在社会教育中发挥作用
国耻类遗址,是中华民族被外敌入侵、遭受伤害和杀戮的历史见证。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