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一百多年前,林泰曾的名字在日本比在他的家乡福州还响。林泰曾两次随北洋海军出访日本,给日本海军界留下极深的印象,被称为中国海军的“宝刀”。
记者收集、整理中国海军史料多年,从未见过林泰曾真容。在介绍这位北洋水师名将的展览、书籍中,林泰曾的容颜总是以一幅简洁的中国人物画体现。画中人是否像他?直到此次魏延年与杜立言发现林泰曾照片前,谁也无法说清楚。
英雄本是林则徐侄孙
林泰曾生于1852年,为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第四子。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寡嫂养大,是船政学堂首届学生。1871年5月,他到“建威”舰实习。1874年,奉派赴台湾后山测量港道,旋任“安澜”舰的枪械教习,年底调充“建威”舰大副。
1875年,船政正监督日意格赴欧洲购办船用器械,此时已为船政水师都司衔守备的林泰曾,奉命随赴欧洲游学。翌年初,林泰曾入英国高士堡海军军官学校深造,并计划随后上英国军舰实习。不久,船政召回日意格,林泰曾等只得中断学习,随同回国。
1877年,作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林泰曾进入英国地中海舰队学习,先后在“孛来克柏林”“潘尼洛布”“阿其力”及“威灵顿”等舰实习,巡历了大西洋、地中海等处。
1879年,林泰曾学成归国。他与同学刘步蟾一起将留学心得写成《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是年底,李鸿章、沈葆桢会同闽浙总督联衔奏保,以林泰曾“沈毅朴诚”“学业有成”,荐升游击,留闽省尽先补用,并赏戴花翎。
参与制定中国首部海军章程
1880年,林泰曾调赴北洋,管带“镇西”舰。年底,奉派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因接舰有功,赏“果勇巴图鲁”勇号,并以参将补用,充“超勇”舰管带。
1882年夏,朝鲜发生“壬午之变”,清政府派水陆两军赴朝。林泰曾率“超勇”舰随同前往,驻守仁川。事后,经李鸿章奏请,清廷以林泰曾援护朝鲜有功,以副将尽先补用。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超勇”“扬威”两舰奉命南下援救台湾。行至上海,朝鲜发生“甲申事变”,林泰曾等奉命率舰北返,迅速开赴朝鲜马山浦,平定朝鲜政变,并防御日本。翌年,他兼办北洋水师营务处。
1886年初,林泰曾出任“镇远”舰管带。1888年春天,奉召赴天津,会同周馥、罗丰禄等议订《北洋海军章程》,并奏呈清廷批准,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林泰曾为北洋海军左翼总兵,兼带“镇远”舰,加提督衔。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亲爱精诚爱国抗战——试评萨镇冰在桐梓海校的演讲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大片国土迅速沦陷。至1939年夏,南京国民政
-
研究甲午战争史五十年的心得之作——读戚其章教授新著《走近甲午》
中国人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善于“以史为鉴”。可是有个大前提决不容忽略,即对历史
-
甲午战争:清朝如此惨败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在作战战场上的野战火炮和要塞大炮实际上达 到1000门以上,而且口径
-
威海人与甲午研究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成在威海,败也在威海。 1888年(清光绪十四
-
略述丁汝昌在逆境中之作为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虽然尽职尽责……甲午黄海大战之后,丁汝昌与
-
论秃尾巴李龙王神话诞生的背景与特点
秃尾巴李龙王的故事,早已传遍祖国北方,特别是山东省和东北三省。众多地方都宣称本地
-
唐置登州与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唐代设置登州至民国年间废止,登州成为山东半岛东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历时1300余年。唐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